武汉szsn交流,武汉品茶大圈,武汉sz交流品茶的特色服务内容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文明时评

班级生日会变“送礼赛”?警惕校园攀比风侵蚀纯真友谊

2025/10/20 14:29   作者:  编辑:左锴   来源:江西文明网

  近日,有家长反映,某小学五年级的老师亲自主导为班长举办生日活动,家长还定制蛋糕分发给全班。活动中,不少同学纷纷向班长送出玩具娃娃、文具盒等礼物,致使部分未准备礼物的学生倍感压力,甚至回家要钱补送。这看似温馨的互动,其背后折射出的教育隐忧不容小觑。

  此次事件的危害,首先在于可能侵蚀学生间平等的友谊基石。当礼物异化为“社交筹码”,未送礼的孩子易在同伴对比中产生自卑,甚至误判友谊的真谛。其次,送礼之风可能模糊教育的本质,将纯真的情感表达导向物质化的歧途。学校是涵养品德的净土,若“礼尚往来”的世俗规则过度渗入,易使学生形成“人际关系依赖物质”的片面认知,这与“立德树人”的目标相去甚远。更深层次的影响,则可能对家庭育儿观念形成裹挟。部分家长为免孩子“掉队”,被动卷入“送礼竞赛”,不仅加重经济负担,更陷入“不送怕孩子委屈,送了又恐助长风气”的育儿焦虑,长此以往,或将形成“家长被动迎合—学生相互攀比”的负向循环。

  究其根源,教师作为教育引导者,在组织此类活动时,或未能充分评估其可能引发的攀比风险并及时规范;班长家长分享的初衷虽善,但“全员赠礼”的方式或许未能周全考量其可能给其他家庭带来的潜在压力。二者未加审慎引导的善意叠加,反而可能催生影响班级风气的意外结果。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此类“班级生日宴”、“节日互送贵重礼物”的现象在校园中并非孤例。若对此类苗头缺乏关注和引导,校园这片本应培育社会文明新风的“试验田”,恐有被世俗化风气侵扰之虞。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孩子体验真诚的情感互动,若校园交往过早为物质所累,在全社会培育简约质朴的文明新风便更显任重道远。

  扭转此风,亟须学校、教师、家长形成合力。学校应考虑制定清晰、可行的班级活动指引,明确不鼓励在班内组织可能引发物质比较的个人庆;疃,大力倡导学生以手工贺卡、暖心话语等更具心意而非价格标签的方式表达情谊。教师需提升教育敏感性,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平等交往、拒绝攀比的价值观引导,对初露苗头的物质化社交倾向给予及时关切和正面疏导。家长则应着力培育孩子理性的交往观,通过平等沟通帮助其理解“友谊的本质在于真诚而非礼物”,审慎应对孩子因攀比产生的购物要求,并主动通过家校沟通渠道,共同守护健康的交往环境。

  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孩子领悟真诚与尊重远胜物质;移风易俗的根基,在于让文明新风在校园这片沃土深深扎根。唯有共同打破“物质社交”的迷思,方能还给孩子一片更加纯粹的成长天空,使校园真正成为滋养人格、涵养新风的净土。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