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卖不完的月饼要有合理去处

2025/10/09 15:08   作者:胡欣红  编辑:左锴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媒体报道,中秋过后,包装精美、寓意团圆的月饼,一夜之间从“宠儿”变为“弃儿”。超市工作人员介绍,未卖完的月饼将全部下架寄回厂家。河南某月饼生产厂家表示,“生产量都是根据当年的订单情况以及往年的销售情况定的,不会剩下太多。没卖完的月饼,我们会在中秋节当天低价卖给附近的超市,他们打折销售,打三折甚至更低。”此外,还有商家会把没卖完的月饼当作福利发给员工。

  中秋好过,月饼有愁。作为时令性的传统美食,“月饼去哪儿了”背后涉及的食品浪费问题不容忽视。首先,量入为出,从源头重塑月饼的制作与定位,是破解浪费的关键。市面上的月饼,多以高糖、高油、高脂为特点,这让不少进行体重管理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若能转变制作理念,打造更多低糖、低脂、便携的“打尖食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还能打破月饼“中秋专属”的局限,成为全年可食用的食品。当月饼不再依赖节日热度,其消费周期便会延长,浪费自然会大幅降低。

  对已产生的剩余月饼,“变废为宝”的二次利用,是减少浪费的重要抓手。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晒出“月饼沙拉”“酸奶水果月饼杯”等创意吃法,有媒体也推广过“月饼饮料”的制作方法——将剩余月饼与日常食材结合,既丰富了口味,又避免了浪费。企业与商家则可借鉴上海“零废弃月饼大作战”的模式,将未过期的剩余月饼进行深加工——五仁馅搭配椰枣制成能量棒,饼皮碎混合谷物做成早餐麦片,让原本可能被丢弃的月饼焕发新价值。这种“改造式利用”不仅降低了浪费,还为月饼赋予了新的消费场景,让传统美食更好适配现代生活方式。

  公益力量的介入,更能为剩余月饼开辟温暖的“第二归宿”。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发起的“月饼零浪费大募集”活动已持续多年,号召市民捐赠未拆封、保质期充足的月饼,通过“食物银行”分发给社区低保人群、环卫工人等困难群体。2015年落地的上海首家社区型“食物银行”,至今已建立100多个循环点,借助区块链技术确保食品溯源安全,既让剩余月饼发挥了社会价值,又避免了资源浪费。这种模式不仅在上海推广,还辐射到其他城市,形成了“捐赠—分拣—分发”的完整链条。当月饼从闲置的“甜蜜负担”变为传递温暖的载体,其文化意义也得到了延伸——团圆的寓意不再局限于家庭,更扩展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

  杜绝月饼浪费,还需监管与消费观念的双重护航!吨谢嗣窆埠凸词称防朔逊ā访魅芬,食品经营者应对临期食品分类管理、特别标示。监管部门应健全“节令食品日报制度”,追踪月饼的产量、销量、销毁量,严防过期月饼回流市场或被违规加工。同时,消费者也需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根据实际需求购买,避免因“面子消费”囤积过多;收到多余月饼时,主动参与公益捐赠或创意改造,而非让其在角落过期变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化解月饼浪费,既是对粮食资源的珍惜,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从源头定位的重塑,到二次利用的创新,再到公益力量的助力,需要充分发挥企业、消费者、社会的智慧。当月饼不再是中秋的节日符号,而是融入日常、传递温暖的美食,它才能成为跨越季节、连接情感的美好存在。(胡欣红)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