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场馆不“放假”,运动不断档

2025/08/25 10:08   作者:曹怡晴  编辑:左锴   来源:人民日报

  暑期以来,一些高校和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在家门口的大学游泳馆里畅游、在炽热的篮球场上钻研三分球技术、在标准的赛道上刷新百米冲刺速度……人们挥洒汗水的身影比比皆是。一些学;箍枇嗽硕醒泄芊裼,曾经困扰家长们的“孩子放假去哪儿”难题,也有了新解法。

  在假期开放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将体育资源从“围墙内”延伸至“校园外”,不仅回应了儿童青少年的运动需求,也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人。然而,打开大门并非一劳永逸,资源共享与校园管理如何平衡?不妨从各地实践中寻找解题思路。

  以精细管理挖掘有序开放的潜力。在云南昆明,今年暑期共有82所中小学的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其中,五华区先锋小学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盘龙区联盟小学设置了物理分区,运动场地与教学区域需经由不同校门和路线进入;中华小学购买了开放场地责任险……各项积极创新之举,在守护校园安全秩序的前提下,满足了周边社区居民健身需求。

  用多方参与提升共建共享的能力。社会力量的规范参与,有利于进一步盘活学校资源。在浙江杭州,目前很多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在探索过程中,部分学校引入专业运营企业,将学校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安全责任分解为属地方、运营方和保险方,不仅缓解了学校的管理压力,也提高了场馆的利用效率。

  对场馆不“放假”的呼唤,本质上是对运动不断档的需求。要进一步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单靠学校开放体育场地设施还不够。归根结底,还是要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场地设施的增量、见缝插针盘活存量,为更多人开辟运动天地,让全民健身的种子在更广袤的土地生根发芽。(曹怡晴)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