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不能让隐形学科培训卷土重来

2025/08/22 11:48   作者:庹亚男  编辑:左锴   来源:广州日报

  据新华社报道,一些看似提供基础托管服务的场所,成了隐形学科培训的“重灾区”。非寒暑假期间,它们以辅导作业为主;一到暑假,“主业”就悄然转变为学科培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学科培训莫不如是。从艺术班里讲奥数、研学行变刷题行,到高端家政变为住家教师、自习室里开设“作业辅导”“阅读拓展营”等,每逢寒暑假,一些地方的学科培训就卷土重来,转地下、换马甲,像烧不尽的野火、打不尽的地鼠,屡禁不止。如今更衍生出诸多新变种:明里托管暗地补习、“小课班”藏进社区民居。这类培训隐蔽性强、踪迹难寻,已成为治理工作中的新堵点、新难点。

  “变形计”并非新事物。“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教育部就已提出“七类画像”以识别隐形变异培训。经过持续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教育培训行为逐步规范,政策执行的效果不断显现。但受利益驱使,仍有机构与个人千方百计违规开课。同时,不少家长被焦虑裹挟,笃信“暑假不学,开学吃亏”“假期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学科培训仍有需求,这也为隐形变异培训提供了生存土壤。

  隐形,意味着见不得光;变异,则往往伴随着风险。不少隐形变异培训教学质量难保障、收费高昂且不透明,有的甚至退费困难、存在安全隐患。一些“黑机构”或人员混杂其中,既容易蒙骗家长和学生,又因其隐蔽性强,导致监管识别难、取证难、根除难。应对这类变种,不能仅靠三令五申或运动式检查,更需要建立系统性、智能化、有韧性的长效治理机制。

  法规政策应及时衔接。加快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出台步伐,明确学科类培训机构非营利的强制属性,对非学科类培训实行限价管制,同步修订处罚依据,将“超前教学”“无证办学”等明确纳入禁止范畴。还要用类型化条款清晰界定各类新变种、新形态,提升执法可操作性。治理与变异之间,犹如同场对战,必须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家长要打好配合。揠苗助长,严重违背成长规律。孩子的成长没有“标准程式”,不该被千篇一律的刷题和抢跑束缚。7月初,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坚决遏制节假日上课补课、提前开学、延迟放假”,并科学规范作业布置。这份通知不仅是发给学校的,也是发给学生家长的,关键是家长要听劝,给暑假多种解法,让孩子减减负,自然能挤压违规培训的生存空间。

  往深里看,暑期违规补课屡禁不止,缘于教育评价体系仍需优化,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有待做大。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才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重温“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提升学?魏蠓袼”“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都指向学校做大优质教育蛋糕。倘若学生能学好学足,愿意花高价去找违规培训的家长必然会减少。可见,建设好学校主阵地,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学校打造更好的教育,家长和学生才不会被某些中介和培训机构牵着鼻子走。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假期的意义,是让孩子从“书山学海”中暂得喘息,在“冲刺长跑”中获得补给。遏制隐形变异培训,营造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们在公平、宽松的氛围中调整节奏、放松心情,反而更能积蓄能量,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庹亚男)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