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用法治消除博物馆“成长的烦恼”

2025/08/19 11:34   作者:朱宁宁  编辑:左锴   来源:法治日报

  上海博物馆“不眠夜”活动吸引数百万观众,宁波博物馆青铜文明特展参观人数一路攀升……今年暑期,各地博物馆热度持续高涨,“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是很多游客假期的生动写照。

  当前,博物馆已然成为各地文旅市场最亮眼的文化地标。为更好满足公众需求,今年暑假伊始,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就专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增强优质文化供给、提升开放服务水平等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博物馆采取了优化预约制度、延长开放时间、升级细节服务等便民举措,不断优化服务,获赞一片。

  但与此同时,博物馆面临的“成长的烦恼”也不容忽视。近年来,预约难、客流超载、服务失衡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如笔者了解到,某博物馆沉浸式演出引发游客“排队2小时,观看10分钟”的吐槽;有的博物馆因闸机故障导致游客滞留1小时,却没有任何补偿措施;有的博物馆过于追求商业化,文创区甚至占据主厅的30%;有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不安排讲解内容,只要求孩子拍照打卡等等。

  暑期博物馆热是公众文化需求的集中释放,上述这些情况背后,暴露出的问题是法治供给与公众文化需求、行业发展不同步的集中显现。比如,文创场所占比过重问题,这与博物馆的公益属性与商业化边界存在模糊地带有关!恫┪锕萏趵方鲆蟛┪锕荽邮缕渌桃稻疃,不得违反办馆宗旨,不得损害观众利益,可文创收入占比过多是否有违博物馆的公益属性?是否违反办馆宗旨?文创区域占比多少才合理?这些都不太明确。这也让部分场馆开始钻空子,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挤占文物展示与公共教育空间,稀释了博物馆的文化内核。

  同时,随着博物馆客流量的增多,对场馆的接待能力与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缺乏统一且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客流管控标准与操作规范,部分博物馆在实际运营中一旦陷入管理失序的困境,便会影响游客的消费体验,还会助长管理的随意性,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亟待通过制度层面的规范与完善加以扭转。

  此外,博物馆对于设施维护的法律责任还存在空白,应急处置机制有所欠缺,突发状况下游客权益往往难以保障。而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相关规定还不健全,对缺乏专业资质的机构规制不足,一旦发生问题,既无法实现文化育人的初衷,也损害家长和孩子的合法权益。

  消除博物馆“成长的烦恼”,让暑期的热闹转化为博物馆行业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必须让法治成为“压舱石”。一方面,通过出台专门法律,明确博物馆的法律义务,同时,细化博物馆的公益属性条款等,还要对游客权益保障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对于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要确立权利救济机制,明确博物馆因管理失误导致损失的赔偿责任。另一方面,执法层面要形成严格到位的闭环合力。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过度商业化的场馆,应采取限制其评优资格等措施。

  博物馆的价值,在于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这种生命力的延续,既需要创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更需要法治力量让文化价值“传下去”。只有完善博物馆相关法律制度,构建起全链条治理体系,实现立法完善、执法严格、社会共治的法治屏障,才能破解行业痛点,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朱宁宁)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