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斩断AI造假起号利益链刻不容缓

2025/08/15 09:44   作者:王琦  编辑:左锴   来源:工人日报

  外国人熟练演唱中文歌曲、银发奶奶传授养生秘诀、氛围感女孩分享穿搭美学……据8月11日新华网报道,社交媒体上,一些AI生成的视频关注度颇高,“细节满满”让很多网友信以为真,不少社交账号利用AI技术造假、博眼球快速“吸粉”起号,进而变现。

  从利用AI打造“完美熟龄女性形象”进行“年龄焦虑”营销,到通过情感、养生、颜值等类别教程批量产出吸睛内容,一些人借助AI技术,精心炮制虚假内容误导网友,进而通过电商带货、账号转卖等手段实现流量变现。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伦理,更触犯了法律法规。

  AI造假起号乱象背后,是复杂的利益链条。技术提供者为起号者提供造假工具,传播平台在审核环节存在漏洞,内容发布者则肆意传播虚假信息,而账号售卖市场的火爆,更是让这一乱象愈发猖獗。一个万粉AI账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百万粉丝的账号甚至要十几万元,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AI造假起号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会造成低俗猎奇信息泛滥,加速虚假新闻、谣言传播,误导公众认知,破坏社会信任。一些“三无”保健产品广告借助虚假账号大肆推广,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此外,这种行为还挤压了真实优质创作者的生存空间,抑制了网络空间的创新活力。

  斩断AI造假起号利益链刻不容缓。监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协同治理。一方面,督促平台履行治理责任,建立违规账号“黑名单”,对高频、反复触犯平台规则的账号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AI造假起号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应提高对深度伪造内容的检测精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审核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进一步完善规则,明确对AI造假起号等违规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技术提供者也应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技术研发过程中加强安全性和合规性,为打击AI造假起号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公众是网络空间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也是监督虚假信息的重要力量,因而可以引导公众积极举报可疑账号、引入专业机构开展评估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王琦)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