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到“拒绝上学门诊”听听孩子心声

2025/04/15 09:29   作者:刘硕  编辑:左锴   来源:广州日报

  去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在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一万人次。心理方面的问题分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拒绝上学属于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出现这种状况,以至于一号难求?(4月14日光明网)

  拒绝上学,恐怕是不少人在求学时期都有的“老毛病”。然而,与传统认知观念中的懒惰或叛逆不同,临床案例揭示的真相往往更为复杂。有的孩子因校园欺凌等原因,一进校门就呕吐;有的因学业压力诱发强迫症,反复检查作业到凌晨;压力之下,还有人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解压”……这些触目惊心的临床案例颠覆了公众对于“拒绝上学”的刻板印象,也让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被社会看见。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不管哪种心理问题导致功能受损,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很可能就是拒绝上学。但面对孩子的抗拒,部分家长第一反应是“如何尽快返校”,却忽略了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更有人对孩子动辄打骂,很可能让本就心理压力沉重的孩子们再次受到伤害。数据显示,全球大约17.8%的儿童青少年存在拒绝上学及其相关问题。我国儿童心身医学科普通门诊中大概有20%到30%的患儿有拒绝上学问题。

  “拒绝上学门诊”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孩子们的困扰,也映射出一些家长的问题。这间特殊的诊室,看似是在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实则是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指导和重塑——让家长们在求医问诊的过程中,正确、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重塑亲子关系。当然,种子生病与土壤状况密切相连。除开家庭方面的努力,学校、社会也要共同携手。比如,建立心理问题早期筛查机制,将心理咨询纳入常规教育;再如,推动多元评价体系,开设“情绪假”等,为孩子们松绑。

  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当我们急于将他们塑造成“合格学生”时,或许更该先回答:如何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刘硕)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