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免密支付绝不能“免”掉消费安全

2025/04/10 14:53   作者:许华凌  编辑:左锴   来源:工人日报

  今年3月初,多名网友发文称,手机开通免密支付后遭盗刷,这些网友的微信或支付宝无故出现多笔扣费,金额从几千元到一万多元不等。账单显示,被转出的钱款大多通过手机账户充值进了游戏里。(见4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

  免密支付作为一种无须输入密码即可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成为移动支付时代消费者的普遍选择。然而,这一便捷功能却隐藏着不小风险。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多次发出警示,网络购物谨慎使用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引发资金损失。

  免密支付的风险之所以久治难愈,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多数使用者警惕性不高,随意授权;二是支付链条出现严重的风控真空,责任边界混乱不清,导致盗刷交易有机可乘,各平台互相“踢皮球”。

  治理免密支付乱象,各方要共同努力、联手推进。既要警示消费者“避坑”,又要积极主动“填坑”,守护好消费者的“钱袋子”。具体而言,平台、商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消费者更清晰明确的支付方式选择权,以醒目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免密支付的开通条件、风险隐患及取消方式,同时优化取消流程,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关闭该功能。支付机构和银行需要加强风控措施,特别是对异常时段、异常金额和异常频次的交易进行重点监控。监管部门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确保监管有效落实。广大消费者要提高消费安全意识,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勇于和善于维权。

  免密支付本身不是坏事,它是在密码支付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适应移动支付时代快速支付的便民方式。在公共交通、便利店购物、共享单车等小额高频支付场景中,免密支付节省了不少时间和操作步骤,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购物,还有利于促进消费。因而,对于免密支付这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用好,更要管好,让其为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和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更多正向价值。

  免密支付不能“免”掉安全,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这既是一种常识认知,也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有关各方要通力协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制,让这一便民技术更好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许华凌)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